?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连云港市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向社会公布2011年度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不予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工作人员及收费减免情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2012年工作打算,附表共八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中国连云港政府门户网”(www.lyg.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allsport365bet办公室联系(地址:连云港市新浦区朝阳东路69号;邮编:222006;电话:85831098;电子邮箱:zfxw@lyg.gov.cn)。

  一、概述

  2011年, 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全面深入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已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职责明确,规章制度完善、公开工作规范,公开渠道畅通、信息公开及时,督查考核有力、工作落实到位的良好工作格局。2011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其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阳光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切实加以推进,做到领导、机构、经费“三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经常听取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市政府办公室定期组织人员对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调研,根据督查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县区和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二是机构落实到位。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成立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落实2位同志具体承办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的信息公开工作。各县区、各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整理、发布、存档等工作。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各级各部门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配备了必备的办公条件,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落实。2011年,制定出台了《连云港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实施细则》、《连云港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移送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同时,认真抓好相关制度的落实。保密审查工作方面,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保密局定期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保密检查,并启用新的发文稿纸和保密审查单,保密审查工作与信息制作同步进行,每一份政府信息都经过严格的保密审查程序,有书面审查记录并存档;责任追究方面,在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中,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及存在问题及时进行通报,2011年1月份,对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结果纳入市级部门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考核;信息发布协调方面,对涉及其他单位的信息,各单位在发布前都与相关单位及时进行沟通确认。

  (三)强化公开意识,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实效性。2011年,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的范围、时限和规范进行政府信息的发布和更新。市、县两级政府着重公开政府(办)文件、重要会议、重点工作、规划、人事任免、应急管理、财政信息、政府采购、统计数据等信息,政府部门重点公开机构概况、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工作、行政许可等信息。另外,根据省政府要求,目前正在对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进行重新编制。

  (四)强化载体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便民性。不断拓展公开载体和公开形式,丰富以政府网站为主体,以公共查阅场所、《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户外公开栏等形式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府信息公开载体。一是加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系统平台建设和运用。聘请专业软件公司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重点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系统建设,已建成涵盖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系统。二是提高公共查阅场所服务能力。在市档案馆、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等人员往来密集的场所,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配备了相应人员和设备,各单位都按规定及时向查阅中心移交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各县区也都在档案馆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三是拓展探索其他有效公开渠道。市政府还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及报刊媒体等多种形式发布各类政府信息。有的县区和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利用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固定宣传栏等不同载体以及媒体宣传、张贴公告、编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公开相关政府信息。

  (五)强化监督评议,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公信力。我市通过不同形式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与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参与和监督。2011年没有发生失泄密的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5件,都被确认维持原行政行为。也没有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况,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当造成重大影响。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1年,市、县(区)政府及各有关单位对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和目录编制,全市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144条。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2821条,占18.6%;规划计划类信息419条,占2.8%;业务类信息10742条,占70.9%;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1471条,占9.7%。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情况

  1.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

  规范性文件方面,公开了《连云港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连云港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连云港市征地补偿暂行办法》、《连云港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办法》、《连云港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暂行办法》、《连云港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连云港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办法》、《连云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连云港市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规范性文件。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方面,公开了《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连云港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连云港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以及信息产业、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公开了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民政救助等方面的信息。其它与社会公众及企业密切相关的信息方面,还公开了水、电、气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信息,以及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报告、饮用水源质量报告等方面的信息。

  3.政府机构和人事

  公开了市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调整及简历、各机关机构职能和人事任免等信息。

  4.重大决定草案

  公开了市政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决策等信息。

  (三)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

  1.政府门户网站

  “allsport365bet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链接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首页和“县区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社会管理信息公开”等子栏目查阅市及各县区、市级机关和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企事业单位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市、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都在醒目位置设置了依申请公开的入口和办理功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可以向各政府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同时,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还设立了工作意见箱,接受有关咨询和意见建议。

  各县区、市开发区、各单位都积极发挥网站这个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作用,主动借助本单位网站或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系统平台”,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011年全市各级政府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达400多万人次。

  2.公共查阅场所

  市档案馆、图书馆作为全市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目前已汇集了市政府和61个市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11年新增纸质全文1875件、纸质目录1875条、电子全文1875条、电子目录1875件。各县区、市开发区档案馆也都设立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县区、市开发区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11年,市、县(区)两级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共接待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2000多人次。

  3.政府公报

  2011年,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认真做好《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编印发送工作,全年共编印《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24期。2011年我们还及时调整和完善赠阅点布局,通过全市图书馆、邮政点、行政审批中心等政务信息公开场所,免费提供群众取阅,及时发布政策文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公报职能,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同时,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开辟政府公报网络专栏(http://zfgb.lyg.gov.cn),及时上传政府公报的电子版,方便广大群众和网民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政府信息。

  4.新闻发布会

  2011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科学研判舆情,精心策划选题,创新发布形式,主动服务公众。全市围绕重大活动安排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召开部门新闻发布会、协调组织记者采访、书面发布等形式,共组织开展新闻发布活动26场次,其中以市政府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6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申请情况

  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75件,其中当面申请172件,占62.5%,以网上及电子邮件形式申请33件,占12%,以传真及信函形式申请28件,占10.2%,以其他形式申请的42件,占15.3%。申请内容主要涉及项目审批、经济政策、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设、教育卫生、交通运输和物价管理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二)申请处理情况

  在275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有275件。在275件答复中,“同意公开”的220件,占80%;“否决公开”的27件,占9.8%,;已公开并告知检索途径的28件,占10.2%,

  在27件否决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的答复中,属于“免予公开” 范围的20件,占74.1%;“其它原因”的7件,占25.9%。

  (三)咨询情况

  还有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事务的,咨询内容主要涉及投资计划安排、港口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城乡建设、税收政策、行政复议、证照办理、土地登记、农地补偿、土地征用、人才招聘及招生政策、中小学收费等方面信息。

  (四)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乃是非《条例》规定所指政府信息、非被申请部门掌握的信息、非存在信息,以及申请内容不清楚。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诉的情况

  市物价局、市城乡建设局和市民防局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5件。经裁定,全部维持原行政行为。

  五、工作人员及收费、减免情况

  (一)工作人员情况

  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78人,兼职人员458人,每个市、县、乡各级政府机关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兼职人员不少于1人。

  (二)政府信息公开经费保障情况

  全市各政府机关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配备了必备的办公条件,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费情况

  无收取复印、递送等成本费用情况。

  (四)减免情况

  所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全部免收费用。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家和省、市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如在公开意识的强化、公开内容的深化、公开形式的便民化、宣传引导的广泛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七、2012年工作打算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进,上级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深化。2012年,我市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一转二拓三延伸四加强”(一转就是转变思想观念;二拓就是拓深公开范围和拓展公开渠道;三延伸就是由一般公开向热点公开延伸、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延伸、单向公开向互动交流延伸;四加强就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完善、加强教育培训、加强督查指导),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和实效,切实做到“为民、便民、利民”。


 

   八、附表

  


指  标  名  称

2011年度数据

主动

公开

情况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目录)中发布的信息总数

15144

政府公报发布信息总数

149

召开新闻发布会总数

26

申请

信息

公开

情况

申请信息公开总数

275

    其中:1.当面申请数

172

          2.网上及电子邮件申请数

33

          3.信函及传真申请数

28

          4.其他形式申请数

42

受理

答复

情况

依申请受理答复总数

275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220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3.已公开并告知检索途径数

28

  4.不予公开答复数

3

  5.不属于本机关公开范围数

14

  6.信息不存在数

3

  7.申请内容不明确数

7

  8.其他答复情况数


举报

行政

复议

诉讼

情况

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数


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数

5

  其中: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5

     2.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责令履行数


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数


  其中:1.被告胜诉案件数


  2.被告败诉案件数


  3.原告撤诉案件数


  4.其他情况案件数



?